Ilizarov朝圣之旅2-初到库尔干
2016-06-29 作者: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 臧建成 秦泗河 我要说
骨科在线版权所有,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.
导语:
为纪念G.A.Ilizarov教授诞辰95周年,Ilizarov技术发明65周年,庆祝俄罗斯Ilizarov科学中心“创伤修复与畸形矫正”成立45周年。国际ASAMI 学会,俄罗斯ASAMI学会及北美ASAMI学会赞助下,俄罗斯Ilizarov科学中心与美国德州Scottish Rite儿童医院于2016年6月15-18日,在Ilizarov技术的发祥地—俄罗斯库尔干举办了题为“Ilizarov解读”的国际会议。会议主题为“骨科疾病:从理论到实践”。中国ASAMI(Ilizarov技术研究与推广学会)主席秦泗河教授、黄雷教授,张永红教授等共32位中国医生代表赴俄参加了这场意义非凡的矫形外科盛会。
睁开惺忪的睡眼,小飞机的窗外已经泛起红霞,半小时后我们着陆在库尔干机场,蓝天白云,视野开阔,这里没有莫斯科机场的繁华,整个机场只有我们一架飞机,机场只有一个一层的航站楼,呼吸一口外边的空气,很是解乏。我们从围墙的出口缓步出来,一眼就见到了来接站的俄罗斯中年女士大学英语老师罗拉。6月15日凌晨5点,俄罗斯库尔干,秦泗河教授带领我们一行11人,包括山西张永红教授,湖南梁捷予教授,江苏赵玉华院长,河南张德生院长等等,幸遇北京积水潭黄雷教授,开启了我们的Ilizarov寻梦之旅。
库尔干机场
库尔干位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地区,曾经是俄国沙皇流放犯人的偏僻地方。这里是Ilizarov教授的故乡,Ilizarov技术的发祥地,俄罗斯国家Ilizarov创伤与矫形科学中心的所在地。Ilizarov医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发现张力应力刺激组织再生定律、发明环式外固定器及其微创技术体系以来,治愈了大量前苏联卫国战争遗留下来难以治疗的骨髓炎、骨缺损、四肢残缺畸形等伤病员。1981年,Ilizarov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逐渐传播,被誉为影响世界骨科发展进程的六大里程碑之一。2016年6月,恰逢G.A.Ilizarov教授诞辰95周年,Ilizarov技术发明65周年,俄罗斯国家Ilizarov中心成立45周年,联合举办纪念及学术会议,世界各地Ilizarov信徒、受益者来到Ilizarov技术发源地朝拜、静思,深入研讨,广泛学术交流,进一步解读Ilizarov精髓与秘密。
在机场旁边的一个餐馆简单用过“俄餐”,去宾馆的路上,树木包围着简单的俄式古老建筑,这里即使俄罗斯最普通的“拉达”汽车也很少,现在的环境才不过如此,可想而知60年前Ilizarov医生艰苦的工作环境,同行的医生无不赞叹。放下行李,我们迫不及待的要求罗拉带我们前去中心,一睹我们心目中神一样人物的风彩。
库尔干街头
不到20分钟,传说中的“雪花楼”(外型似雪花)展现在我们面前,虽然楼层3-5层,不高,但很是雄伟,因为之前不仅一次的看过照片,今日得见很是激动,目不转睛的注视她。Ilizarov教授亲自设计的雪花楼至今也不过时,还在应用,而且发挥着很好的作用,一旦有疫情,每个科室可以很好隔离开来。不管是俄罗斯的建筑还是地铁,还是其他物件,建立之初就考虑的很长远,不光优质的满足当时的需要,还考虑100年甚至200年、500年之后的用处。即使某些建筑显旧了,他们也不会马上推到重盖,就在原来的基础上翻新加固,他们明知这样做可能付出更大的代价,他们也会这样做,无形中显示出了历史的厚重。
Ilizarov中心雪花楼
Ilizarov教授铜像
来不及细细端详,秦泗河教授已经手捧2束事先准备好的鲜花,走到Ilizarov教授塑像(位于Block 1 前方)前,深情凝望,深鞠一躬,感谢Ilizarov方法给中国乃至世界无数肢体创伤、残障人带来了福音,感谢教授的法则与精神不断激励中国医生前行。黄雷,张永红……,我们依次,每人两束鲜花敬献给伟大的教授,深深鞠躬,饱含着对教授的无限缅怀之情。
秦泗河教授 黄雷教授 张永红教授
梁捷予教授肃立在铜像前合影
直到此刻,我逐渐体会到大师在众多学习这项技术的人心中的地位,这里边凝聚着一种情结,虽然难以用语言表达,但是从每个人的脸上可以看出,中国Ilizarov人对先师的无限尊重。
初到库尔干,一系列的问题在我的脑海里徘徊。为什么在教授竟然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发现伟大的张力应力法则?为什么国家会有如此投入建造以Ilizarov名字命名的治疗中心?为什么各国学者何以尊奉如此简陋的这里为圣地?听说行程里有参观Ilizarov博物馆,那里记载着Ilizarov技术发生发展的全过程,记载着Ilizarov教授清苦却辉煌的一生,还承载着很多Ilizarov未曾公开的秘密。
我对那里充满了期待。
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 臧建成 秦泗河
(未完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