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省人民医院医疗队汶川抗震救灾实录
2008-05-31 文章来源:admin 点击量:2491 我要说
骨科在线版权所有,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
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,贵州省人民医院在第一时间组建了救治医疗队,由贵州省人民医院副院长、贵州省康复医学会骨关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、贵州省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田晓滨为队长的医疗队一行26人于13日向灾区进发。按四川省卫厅的安排住点在四川省彭山县医院、县中医院、县血防站医院救治伤员,其间到北川县、绵竹县等地救治、转运伤员,在彭山县共开展手术21例。医疗队
灾情就是命令,时间就是生命。“5・12”四川大地震爆发后,一支由省医、贵医附院、遵医附院10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我省抗震救灾医疗队昼夜兼程,火速赶往灾区,从5月13起程抵达灾区后,他们先后参与救治了近200名重伤灾民。现在,处于成都周边的仁寿、眉山、彭山等地,另一条紧急救援生命线已搭建完毕,在这些地区设立的“战地医院”里,来自贵州的白衣战士们正昼夜奋战在紧张的施救现场。5月19日凌晨,本报记者辗转来到这里时,正目睹了他们忘我的奋战身影。
省医副院长:哪里有伤员,哪里就是我的岗位
在位于彭山县的“战地医院”,记者邂逅省医副院长田晓滨时,已是19日凌晨4时10分,他于18日晚7时冒雨一路连夜赶来。
18日下午做完手术后,这位全省闻名的教授级骨科专家来不及半点休息,直奔龙洞堡机场,由于成都方面航空管制,飞机迟迟不能起飞,这位省医的副院长、硕士研究生导师再也坐不住了,来自灾区一线的电话一遍遍打来,有近10名重伤灾民急需他主刀手术,人未到,任务已接,他果断决定,连夜驱车赶往四川,记者见到他时,他刚刚披一路风尘赶到“战地医院”。
19日上午7时50分,身着白大褂的田晓滨站在医护人员中显得并不出众,这位省医小分队的队长(接替省医副院长石承先)在睡了不到3个小时后,焦急地出现在彭山县人民医院的病房里。
在彭山县城,县人民医院、县中医院、县血防医院在灾后被临时确立为灾区伤病员紧急转移救治医院,专门收治从绵竹、什邡、北川及其它一些重灾区转移来的重伤灾民,这里被称为灾区的“战地医院”。来自省医小分队的第一批25名医护战士和当地的同行昼夜奋战在这里,同样的装束,已没有特殊的地域身份识别,灾难面前,这些白衣战士门已把灾区人民当成了共同的亲人。
上午8时20分,短暂的伤病了解分析会之后,田晓滨迈进了一个个病房,他走近了一个个伤病灾民的床前,详细询问伤病情况,心里开始盘算一些重伤患者的手术方案。
8时40分,县中医院的救治现场打来求助电话,一位来自北川的灾民因骨折挤压造成脾出血,生命垂危急需手术,急需田晓滨拿出手术方案,他急急地坐上救护车奔县中医院而去。
9时30分,科学的手术方案制定之后,田晓滨又急急地赶回县人民医院,他再一次走进了什邡伤员 80岁的老大娘刘汉容的床前,一遍遍仔细检查着骨折的情况。检查的结果是必须马上为老人做手术。为80岁高龄的老人做手术,其风险可想而知,田晓滨果断指示,必须推进手术室,刻不容缓,否则老人生命不保。
9时58分,田晓滨毅然拿起手术刀,他是手术的主刀,本报记者有幸获准见证了这场高难度的手术。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老人在手术台上呻吟不止,大家的心立刻悬了起来。
中午12时10分,几乎被汗水湿透全身的田晓滨